融资类信托遭严控有公司年内计划压降30

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 http://www.gpitp.gd.cn/new/20180609/87304.html
在“去通道控地产”以外,监管部门为信托业圈定“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”的新目标。证券时报·信托百佬汇记者获悉,业内多家信托公司近日收到监管要求——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,并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数位接近银保监会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,监管部门已对今年的压降规模有初步计划: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。据记者了解,业内已有信托公司制定了年内压降三成融资类信托的计划。“长期看,信托业要逐步压缩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,推动信托公司培育发展财富管理信托、服务信托、公益(慈善)信托等本源业务。”上述消息人士说。快速增长含隐忧实际上,一些业内人士对监管出手管控融资类信托并不意外。近年来,信托通道业务乱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,通道业务规模压降明显。但同时,融资类信托业务又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,出现快速增长,个别信托公司甚至逆经济周期激进猛烈扩张,潜藏风险让人忧虑。主动管理类信托贷款系融资类业务的主要表现形式,包括工商企业类信托贷款、房地产信托贷款、政信类信托贷款等。过去一年中,融资类信托增长速度甚至高于通道业务收缩速度。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,事务管理类信托在年呈逐季下降的趋势,四季度末余额为10.65万亿元,占比49.30%。与年和年末相比,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分别减少2.6万亿元和5万亿元,降幅分别为19.6%和31.95%。同样截至去年四季度末,融资类信托规模为5.83万亿元,同比增幅高达34.17%,目前占比26.99%,较年末上升7.85个百分点。在年底召开的中国信托业年会上,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明确指出,信托公司现行的融资类业务模式混淆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界限;异化了信托计划,产生了“刚性兑付”;扰乱了市场氛围,形成了“声誉风险悖论”,使投资者教育走向了相反,最终扰乱了金融市场乃至社会稳定。一些受访人士也表示,融资类信托业务多属于类信贷业务,具有一定“影子银行”特征,并不能彰显信托制度的优势,在“刚性兑付”仍未被实际打破且经济下行的背景下,容易积累风险。信托公司近年“踩雷”案例,也主要集中在融资类信托业务。具体来看,当前融资类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托资产的次优性、信托公司风控管理的相对粗放性和信托业抗风险能力的相对薄弱性。其核心在于信托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结构和业务增速不匹配。“下一步,各银保监局及信托公司要强化融资类信托业务风险防范。”黄洪当时表示。各信托公司制定压降计划证券时报记者获悉,近日各地银保监局向辖区信托公司传达年信托监管要求,主要包括三点。其一,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,按照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要求,制定年度“去通道、去嵌套”整改计划;其二,持续整治影子银行乱象,要坚决清理非标资金池,持续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,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;其三,继续大力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管控,原则上年各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不得高于年末存量规模。“‘去通道、控地产’是一直以来的监管要求,年以来并未放松。目前业界尤其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tzrz/1827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